毕设小结(五)
关于毕设完成也有段时间了,写论文有点懈怠了自己对于知识点的总结。趁着快要答辩了,对自己项目中的一些知识点赶一下工。
Android开发的基础知识点
Activity
- Activity是一个Android的应用组件,它提供屏幕进行交互。每个Activity都会获得一个用于绘制其用户界面的窗口,窗口可以充满哦屏幕也可以小于屏幕并浮动在其他窗口之上。
- 当然Activity之间可以进行互相跳转,以便执行不同的操作。每当新Activity启动时,旧的Activity便会停止,但是系统会在堆栈也就是返回栈中保留该Activity。当Activity启动时,系统也会将其推送到返回栈上,并取得用户的操作焦点。当用户完成当前Activity并按返回按钮是,系统就会从堆栈将其弹出销毁,然后回复前一Activity.
当一个Activity因某个新Activity启动而停止时,系统会通过该Activity的生命周期回调方法通知其这一状态的变化。Activity因状态变化每个变化可能有若干种,每一种回调都会提供执行与该状态相应的特定操作的机会
Fragment
- Fragment在应用开发中应用得非常的频繁,特别是在开发一些需要兼容手机设备、平板设备和智能电视等大屏幕设备的应用,Fragment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那说了这么多,2.Fragment是Android为了应用适配不同设备的大屏幕、支持更加动态和灵活的UI设计所提供的一个组件。
- 说到Fragment,就会联想到Activity,因为Fragment对象在应用中一般是不能独立存在的,它必须嵌入到activity中,而且Fragment的生命周期直接受所在的activity的影响。例如:当activity暂停时,他拥有的所有的Fragment都暂停了,当activity销毁时,他拥有的所有Fragment都被销毁。然而,当activity运行时(在onResume()之后,onPause()之前),可以单独地操作每个Fragment,比如添加或删除它们。当中执行上述针对Fragment的事务时,可以将事务添加到一个栈中,这个栈被activity管理,栈中的每一条都是一个Fragment的一次事务。有了这个栈,就可以反向执行Fragment的事务,这样就可以在Fragment级支持“返回”键(向后导航)。
Adapter
Adapter :适配器,因为 ListView 是一个 View ,不能添加子项,因此在呈现数据的时候就需要某种工具将数据呈现在 ListView 上,而 Adapter 就能充当此角色。常用的 Adapter:ArrayAdapter、BaseAdapter等。Android ViewHolder 的基本使用
ViewPage
Viewpager,视图翻页工具,提供了多页面切换的效果。Android 3.0后引入的一个UI控件,位于v4包中。低版本使用需要导入v4包,但是现在我们开发的APP一般不再兼容3.0及以下的系统版本,另外现在大多数使用Android studio进行开发,默认导入v7包,v7包含了v4,所以不用导包,越来越方便了。
Viewpager使用起来就是我们通过创建adapter给它填充多个view,左右滑动时,切换不同的view。Google官方是建议我们使用Fragment来填充ViewPager的,这样 可以更加方便的生成每个Page,以及管理每个Page的生命周期。
ViewPager 直接继承了 ViewGroup,所有它是一个容器类,可以在其中添加其他的 view 类。
ViewPager 需要一个 PagerAdapter 适配器类给它提供数据。
ViewPager 经常和 Fragment 一起使用,并且提供了专门的 FragmentPagerAdapter 和 FragmentStatePagerAdapter 类供 Fragment 中的 ViewPager 使用。
Handler
Handler是一套 Android 消息传递机制,主要用于线程间通信。Android Handler详解
用最简单的话描述: handler其实就是主线程在起了一个子线程,子线程运行并生成Message,Looper获取message并传递给Handler,Handler逐个获取子线程中的Message.
Binder/Socket用于进程间通信,而Handler消息机制用于同进程的线程间通信
可以说只要有异步线程与主线程通信的地方就一定会有 Handler。
在多线程的应用场景中,将工作线程中需更新UI的操作信息 传递到 UI主线程,从而实现 工作线程对UI的更新处理,最终实现异步消息的处理
RecyclerView
RecyclerView是在Android5.0版本作为support-v7的一个组件出现,高效替代了最初的ListView等列表组件。使用上实现了视图代码解耦,功能上具备强大的item复用机制,并且提供默认多种LayoutMananger用来处理多种布局Android RecyclerView CardView 指南
- LayoutManager :管理视图渲染、包含视图复用回收等功能。本身是一个抽象类,系统已经实现的子类有LinearLayoutManager、GridLayoutManager、StaggeredGridLayoutManager等。
- Adapter: 适配器、数据和视图对接的桥梁。
- ItemDecoration:装饰抽象类,常常用来实现列表的分割线或者实现悬浮等功能。
- ItemAnimator:动效抽象类,常用定制item动画需求。
Context
Context是一个抽象基类。Android Context详解
- Context 翻译为上下文,也可以理解为环境,是提供一些程序的运行环境基础信息。
- Context下有两个子类,ContextWrapper是上下文功能的封装类,而ContextImpl则是上下文功能的实现类。
ButterKnife
在android编程过程中,我们会写大量的布局和点击事件,像初始view、设置view监听这样简单而重复的操作让人觉得麻烦类,所以可以采用注解的方式去实现,而ButterKnife则是注解中相对简单易懂的很不错的开源框架。(目前ButterKnife好像已经被弃用了)
Bundle
Bundle主要用于传递数据;它保存的数据,是以key-value(键值对)的形式存在的。Android Bundle详解
我们经常使用Bundle在Activity之间传递数据,传递的数据可以是boolean、byte、int、long、float、double、string等基本类型或它们对应的数组,也可以是对象或对象数组。当Bundle传递的是对象或对象数组时,必须实现Serializable 或Parcelable接口。下面分别介绍Activity之间如何传递基本类型、传递对象。
Intent
Android中的Intent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用的类,可以用来在一个组件中启动App中的另一个组件或者是启动另一个App的组件,这里所说的组件指的是Activity、Service以及Broadcast。Android中Intent概述及使用
Intent主要有以下几种重要用途:
- 启动Activity:可以将Intent对象传递给startActivity()方法或startActivityForResult()方法以启动一个Activity,该Intent对象包含了要启动的Activity的信息及其他必要的数据。
- 启动Service:可以将Intent对象传递给startService()方法或bindService()方法以启动一个Service,该Intent对象包含了要启动的Service的信息及其他必要的数据。
- 发送广播:广播是一种所有App都可以接收的信息。Android系统会发布各种类型的广播,比如发布开机广播或手机充电广播等。我们也可以给其他的App发送广播,可以将Intent对象传递给sendBroadcast()方法或sendOrderedBroadcast()方法或sendStickyBroadcast()方法以发送自定义广播。
Okhttp
Okhttp是一个支持HTTP 和 HTTP/2 的客户端,可以在Android和Java应用程序中使用,其具有以下特点:Okhttp使用详解
- API设计轻巧,基本上通过几行代码的链式调用即可获取结果。
- 既支持同步请求,也支持异步请求。同步请求会阻塞当前线程,异步请求不会阻塞当前线程,异步执行完成后执行相应的回调方法。
- 其支持HTTP/2协议,通过HTTP/2,可以让客户端中到同一服务器的所有请求共用同一个Socket连接。
- 如果请求不支持HTTP/2协议,那么Okhttp会在内部维护一个连接池, 通过该连接池,可以对HTTP/1.x的连接进行重用,减少了延迟。
- 透明的GZIP处理降低了下载数据的大小。
- 请求的数据会进行相应的缓存处理,下次再进行请求时,如果服务器告知304(表明数据没有发生变化),那么就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数据,降低了重复请求的数量。
我们在使用Okhttp进行开发的时候,主要牵扯到以下几个核心类:OkHttpClient、Request、Call 和 Response。
OkHttpClient
OkHttpClient表示了HTTP请求的客户端类,在绝大多数的App中,我们只应该执行一次new OkHttpClient(),将其作为全局的实例进行保存,从而在App的各处都只使用这一个实例对象,这样所有的HTTP请求都可以共用Response缓存、共用线程池以及共用连接池。Request
Request类封装了请求报文信息:请求的Url地址、请求的方法(如GET、POST等)、各种请求头(如Content-Type、Cookie)以及可选的请求体。一般通过内部类Request.Builder的链式调用生成Request对象。Call
Call代表了一个实际的HTTP请求,它是连接Request和Response的桥梁,通过Request对象的newCall()方法可以得到一个Call对象。Call对象既支持同步获取数据,也可以异步获取数据。Response
Response类封装了响应报文信息:状态吗(200、404等)、响应头(Content-Type、Server等)以及可选的响应体。可以通过Call对象的execute()方法获得Response对象,异步回调执行Callback对象的onResponse方法时也可以获取Response对象。